10月14日,全市秋冬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在新洲区举行。市农业农村局、新洲区、蔡甸区、江夏区、黄陂区、东西湖区、经开(汉南区)、长江新区、东湖高新区、洪山区相关负责人齐聚涨渡湖街,就扎实做好秋收秋种工作,确保粮油和蔬菜保供任务完成,交流“三农”工作经验。
区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夏俊出席会议。

时值秋冬之交,涨渡湖地区高标准农田舒展新颜,农田连片成景,田垄阡陌纵横,新型大型农机装备正深耕整地,无人机在空中精准飞播。这里水稻、油菜、小麦实行科学轮作,“浪麦花香”的田园画卷徐徐铺展。

“高标准农田是否实行‘谁经营、谁管护’模式?”“秸秆如何处理?成本核算标准是多少?”“产出的优质稻谷是否高于普通稻谷价格?”“种子、肥料、农药是否通过精量播撒?”带着一连串问题,与会人员深入涨渡湖街内园滩村与杨叉河村,实地观摩高标准农田农机翻耕备耕作业场景,近距离察看新型智慧农机装备性能,详细了解油菜、小麦新品种特性,并驻足油菜播种现场,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效与精准。

随后的会议上,新洲区交流了“三农”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经验,黄陂区交流秋冬农业生产及撂荒地整治工作,其他各区书面交流“三农”重点工作。
近年来,新洲区锚定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核心,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、同频共振,积极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,对土壤墒情、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控,有效提升农田管理效率,为保障43.92万亩秋冬播面积生产打下坚实基础,对确保粮油生产和蔬菜保供意义重大。
作为农业大区,2011年至2024年期间,新洲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66.25万亩(其中新建面积62.05万亩,改造提升4.2万亩),累计实施建设项目82个,投入资金15.85亿元。
截至目前,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粮食亩均增产80公斤以上,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90%以上,道路通达率100%,机械化耕作率超过95%,耕地质量得到大幅提升,基本实现了“机械化生产、科学化管理”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我们将加大推进力度,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工作,努力将更多的‘望天田’变成‘高产田’、‘增收田’,为夯实全市粮食安全根基、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贡献更多新洲力量!”新洲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区领导杨泽敏参加。
